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第一把将紫砂融入古琴的作品 2016-11-20

紫砂壶信息网资讯: 第一把将紫砂融入古琴的作品     今年46岁的宋志安住在建昌县城,他七八岁的时候,舅舅打家具,往玻璃上刻花,宋志安觉得挺好玩,就嚷嚷着学。
舅舅拗不过他,就教了他一些粗浅的手法。
  1991年,他从朝阳师范学院毕业,学的是民族音乐。
“1999年,我到朝阳拜访一位古筝大师,听他弹奏真是行云流水、曼妙无穷。
当时感叹,这辈子恐怕无法达到人家的境界。
”宋志安回忆。
没多久,古筝大师离世,悲痛之余,宋志安感觉既然无法超越,何不另辟蹊径?     2010年3月,他去唐山九嶷派拜师,开始接触古琴。
此后3年,他分别到沈阳音乐学院、山东诸城学艺,逐渐领会古琴的精髓。
宋志安买了很多古典书,以丰富文学修养。
    宋志安觉得买来的古琴弹得不顺手。
2013年冬季,他萌生了自己制作古琴的想法,从河南买来木料,弄了将近一年,终于制作出第一把古琴。
    “试音后不满意,有杂音,后来发现古琴的弧度不好。
反复研究,跟同行借鉴,后来开窍,又制作了第二把古琴。
”宋志安说。
    到目前为止,他一共制作了4把古琴,一把比一把音色好。
据其介绍,制作古琴分木工、漆工、打磨、声音调试等步骤。
    高端的古琴琴面有鹿角霜成分,低端的用瓦灰,这两种制作手法被普遍使用。
然而,在宋志安看来,弹奏起来的效果还不足以“声音饱满、雄浑”,历史的沧桑感不浓。
    建昌县鸽子洞产紫砂,一次采风,宋志安接触了紫砂,采集回去研成粉末,调好比例,融进琴面,没想到“咀嚼千遍不厌倦,韵味悠长迸共鸣”。
    “将家乡的材质融入古琴,当属国内首创。
”宋志安说,“我即将出发,到北京专业鉴定机构去检验,一旦通过,我会申请国家专利。
”     宋志安制作古琴形状为唐朝流行的九霄环佩,他认为将钢琴、古筝的音响效果融入古琴中,改进后者的腔体设计,声音指标将会非常理想。
    制琴的路枯燥乏味,但对于宋志安来说,却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建昌的远古文化资源丰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不仅制作古琴,还要创作作品,将山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谐共处的人文风貌写进其间。
”宋志安说。
  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紫砂新闻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c07429b79d05e5e9ba1c4dd6d1d6bd61_3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