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谈竹节形紫砂壶 2017-01-21

    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能够表达士人行为上的品质、操守,谦虚而刚毅的精神。
人们爱竹、食竹,以竹为生,萌发出以竹子为题材,仿竹形制作茗壶。
  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宜兴紫砂竹节形茗壶,为清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日:“竹节之清,清贞莫比。
”至于形状如何,已很难考证。
真正紫砂竹形茗壶的出现,应比史料记载的早。
                                                                   潘小忠作品---竹段 现存传器中,见到景早的紫砂竹形茗壶为香港罗桂祥茶具博物馆中收藏的陈仲美款束竹柴圆壶,壶底刻款:万历癸丑陈仲美作(万历癸丑即为1613年)。
  近四百年来的紫砂竹形茗壶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以下几种较有代表的器型种类:  (一)自然形。
此类茗壶形态是模仿自然界中真实竹节。
  (二)自然形与几何形结合。
此类造型多在几何形壶体中,局部加入竹节形态或贴上竹叶等进行装饰。
(三)自然竹节形态变异。
将竹节形态变化重新加工组合。
(四)用竹片组合成壶体。
此时的竹片形态已不完全写实,而是经过概念性的加工处理,再组合而成。
(五)以自然竹节的原形,进行创作。
  自然竹节形态茗壶,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紫砂壶形态之一。
从传器来看,据已掌握的资料,由陈仲美开始。
陈仲美生活在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婺源人,初造瓷于景德镇,后至宜兴改业紫砂。
作品多仿生,善制紫砂文玩,并将造瓷技艺与紫砂技艺相结合,拓展了紫砂陶艺的表现范围。
由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的束竹柴圆壶仿自然竹节形态,极写实,将一捆竹筒捆在一起,组成壶的身筒,流、把、纽均加工为竹节形态,整个造型较为完美,自然之趣喜人。
  1.玲珑八竹壶   清乾隆·无款现藏于香港茶具博物馆。
观其造型、装饰方法,很像乾隆前期作品。
壶体由八根竹段组成,竹段镂空成竹叶形,流、把、纽也都为细竹竿形。
整个造型虚实相间,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装饰效果。
  2.一捆竹太极八卦壶   该壶是晚于陈仲美约二百年的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邵大亨作品。
此壶由64根竹子组合而成,代表着六十四卦,功能之外又多了一些含义。
它是根据《易经》中的有关内容而制作的。
  《易经》的内容是以易象演变而出的,易象就是太极八卦,古人以为天地原是一混沌,混沌一分而为阴阳,由阴阳而生万物。
于是就有了天和地、昼和夜、日和月、男和女等。
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即为最原始,当然也是衍生万物的根源。
  清道光朝的自然形竹节壶,由以往多枝节组合演变为单一的竹节身简,有一节、两节或三节等,或方或圆。
流、把、纽均为细小竹节,局部贴以竹枝、竹叶,加以装饰,意境更佳。
此类茗壶造型简洁、概括,延续至今。
民国初年的冯桂林,稍晚的朱可心,所制竹段茗壶也都舒展自然,生动飘逸。
  3.竹段壶   清道光·杨氏该壶造型极其自然朴实,壶身似竹节,略有夸张,细微处的处理,交代得清清楚楚,嘴、纽、把的处理更是精彩,随心所欲的自然形态,恰到好处的组合,都显示出制壶人的技巧与审美的不俗。
  4.夏居乐组壶   现代·陆文霞陆早年跟随徐秀棠先生学艺,近些年来一直以竹子为题材设计制作茗壶,形态多达几十种。
均为写实仿真之作,并已形成风格。
更多竹节作品:shop.php?mod=list&searchkey=%E7%AB%B9&searchtype=2&searchtypename=%E4%BD%9C%E5%93%81%E5%90%8D&keyword=%E7%AB%B9      上一篇:紫砂壶的使用 下一篇:简述“朱泥”泡茶特点,让你对“朱泥”情有独钟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0021a48c82050793d45dfd97ed960a17_6952.html)